电 话:400-995-7858
固 话:021-34666578
QQ在线:584543288
邮 箱:rsn@rsnetwork.com.cn
固 话:021-34666578
QQ在线:584543288
邮 箱:rsn@rsnetwork.com.cn
IT外包有何风险及如何防范?
[ 时间:2016-07-13 点击: ]
明确外包范围,严格审查制度,加强风险监控和激励机制建设,这些措施是商业银行IT外包风险防范的重要保障。 对外包风险的把握,直接决定着 信息技术外包的成功与否。从根本上来说,对信息技术外包风险的防范过程就是对外包活动实施全面有效的管理过程。
是可以外包的非核心技术,外包范围的确定是商业银行信息技术外包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建立对外包商资格审查制度 外包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选择具有良好社会形象和信誉、相关金融行业系统实施经验丰富、能够引领或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外包商作为战略合作伙伴。
因此,对外包商的资格审查应从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发展能力这三个方面着手。 技术能力:外包商提供的信息技术产品是否具备创新性、开放性、安全性、兼容性,是否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能否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外包商是否具有信息技术方面的资格认证,如信息产业部颁发的系统集成商证书、认定的软件厂商证书等;外包商是否了解金融行业特点,能够拿出真正适合商业银行业务的解决方案;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中是否应用了稳定、成熟的信息技术,是否符合银行发展的要求,是否充分体现了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是否具备对大型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经验,和多系统整合能力;是否拥有对高新技术深入理解的技术专家和项目管理人员。 经营管理能力:了解外包商的领导层结构、员工素质、客户数量、社会评价;项目管理水平,如软件工程工具、质量保证体系、成本控制、配置管理方法、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老化率或流动率;是否具备能够证明其良好运营管理能力的成功案例;员工间是否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外包商客户的满意程度。 发展能力:分析外包服务商已审计的财务报告、年度报告和其他各项财务指标,了解其盈利能力;考察外包企业从事外包业务的时间、市场份额以及波动因素;考察银行的外包合同对外包服务商财务状况的重要性如何;评估外包服务商的技术费用支出以及在信息技术领域内的产品创新,确定他们在技术方面的投资水平是否能够支持银行的外包项目。 对外包实施进行风险监控 信息技术外包的目的在于通过整合信息技术合作伙伴的企业资源,快速实现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的信息化,满足客户的需要。信息技术外包中产生的任何风险都会严重影响银行的形象。因此,在信息外包的全过程中要实施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应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是识别外包实施中各阶段的宏观、微观层面风险,设置监控点。宏观上密切关注信息技术、外包市场的发展,以及银行自身经营环境、竞争对手外包策略、外包商经营状况的变化,防范技术、市场风险。微观层面上,听取外包商在项目实施不同阶段的报告,评估外包商运行的信息系统和相应的控制措施(如资源安全性、完整性、保密性),定期审查外包商相关的内部控制、系统开发和维护、以及应急计划措施,以保证它们符合合同要求,并且与当前的市场和技术环境相一致;了解外包服务是否及时,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是否得到提高,防范交易和信誉风险。
第二步是分析造成工作偏离预定标准的问题的实质,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调查并做出结论;
第三步是拟订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并从中选择出最好的;实施选定的方案,使外包工作回到原定的、期望的标准上。 建立对外包商激励机制 外包商的经营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而银行希望以公平价格获得良好的服务,因此,商业银行应制订激励机制,将其经营绩效与外包服务要求挂钩,使合作双方目标一致。可采取以下激励措施: 优质优价:根据信息技术外包的范围,按照系统正常运转的时间、效率,制定合格、满意、优质三层标准,达到不同标准给予不同价格。标准的制定应该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如果外包商在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够使银行实现某些业务盈利,应给予外包商一定的奖励。这样可以鼓励外包商使用新技术、持续改进服务。
级别管理:根据对外包商的资格审查、合作时间长短、合作过程中满意程度,制订相应的评级制度,将外包商划分为准入级、合作级、伙伴级。级别评定是能上能下的,如果外包商的服务水平下降、服务质量降低,就会被降级。级别管理是希望通过一系列连续的合同来加强银行与外包商的合作关系,提醒外包商通过优质服务建立良好声誉、获得收益的重要性。
是可以外包的非核心技术,外包范围的确定是商业银行信息技术外包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建立对外包商资格审查制度 外包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选择具有良好社会形象和信誉、相关金融行业系统实施经验丰富、能够引领或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外包商作为战略合作伙伴。
因此,对外包商的资格审查应从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发展能力这三个方面着手。 技术能力:外包商提供的信息技术产品是否具备创新性、开放性、安全性、兼容性,是否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能否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外包商是否具有信息技术方面的资格认证,如信息产业部颁发的系统集成商证书、认定的软件厂商证书等;外包商是否了解金融行业特点,能够拿出真正适合商业银行业务的解决方案;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中是否应用了稳定、成熟的信息技术,是否符合银行发展的要求,是否充分体现了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是否具备对大型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经验,和多系统整合能力;是否拥有对高新技术深入理解的技术专家和项目管理人员。 经营管理能力:了解外包商的领导层结构、员工素质、客户数量、社会评价;项目管理水平,如软件工程工具、质量保证体系、成本控制、配置管理方法、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老化率或流动率;是否具备能够证明其良好运营管理能力的成功案例;员工间是否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外包商客户的满意程度。 发展能力:分析外包服务商已审计的财务报告、年度报告和其他各项财务指标,了解其盈利能力;考察外包企业从事外包业务的时间、市场份额以及波动因素;考察银行的外包合同对外包服务商财务状况的重要性如何;评估外包服务商的技术费用支出以及在信息技术领域内的产品创新,确定他们在技术方面的投资水平是否能够支持银行的外包项目。 对外包实施进行风险监控 信息技术外包的目的在于通过整合信息技术合作伙伴的企业资源,快速实现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的信息化,满足客户的需要。信息技术外包中产生的任何风险都会严重影响银行的形象。因此,在信息外包的全过程中要实施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应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是识别外包实施中各阶段的宏观、微观层面风险,设置监控点。宏观上密切关注信息技术、外包市场的发展,以及银行自身经营环境、竞争对手外包策略、外包商经营状况的变化,防范技术、市场风险。微观层面上,听取外包商在项目实施不同阶段的报告,评估外包商运行的信息系统和相应的控制措施(如资源安全性、完整性、保密性),定期审查外包商相关的内部控制、系统开发和维护、以及应急计划措施,以保证它们符合合同要求,并且与当前的市场和技术环境相一致;了解外包服务是否及时,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是否得到提高,防范交易和信誉风险。
第二步是分析造成工作偏离预定标准的问题的实质,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调查并做出结论;
第三步是拟订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并从中选择出最好的;实施选定的方案,使外包工作回到原定的、期望的标准上。 建立对外包商激励机制 外包商的经营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而银行希望以公平价格获得良好的服务,因此,商业银行应制订激励机制,将其经营绩效与外包服务要求挂钩,使合作双方目标一致。可采取以下激励措施: 优质优价:根据信息技术外包的范围,按照系统正常运转的时间、效率,制定合格、满意、优质三层标准,达到不同标准给予不同价格。标准的制定应该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如果外包商在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够使银行实现某些业务盈利,应给予外包商一定的奖励。这样可以鼓励外包商使用新技术、持续改进服务。
级别管理:根据对外包商的资格审查、合作时间长短、合作过程中满意程度,制订相应的评级制度,将外包商划分为准入级、合作级、伙伴级。级别评定是能上能下的,如果外包商的服务水平下降、服务质量降低,就会被降级。级别管理是希望通过一系列连续的合同来加强银行与外包商的合作关系,提醒外包商通过优质服务建立良好声誉、获得收益的重要性。
>>>98%的人还看了: